• 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中国“兵城”,一半人都是军人

    发布日期:2024-11-18 18:08    点击次数:130

    昆仑山下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城市,它既是三江的源头,也被盐湖包围,并且最重要的是,它还有着一个特殊的美誉,即,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

    至于为何也很简单,只因在这座城市中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军人,而这也正是其“兵城”外号的来源所在,那么问题来了,这座城市到底在哪,为何有如此之多的军人选择守护此地,这其中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辛呢?

    驼铃声声响起

    先说答案,这座神奇的城市名叫格尔木,面积巨大,足有11.9万平方公里,对此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咱们举个例子,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沈阳面积才仅有1.286万平方公里,格尔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面积居然是它的十倍,不难猜测该城市的归属地,一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西部省份,事实也的确如此,它正是隶属于青海省治下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口不多,只有三十多万,不过就像开头说得那样,三十万人中竟有一半市民或是军人或是军属。

    这着实让人有些好奇,毕竟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只有一些军事基地才会如此,而提到此事的缘由,咱们就不得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的一项伟大政策开始说起了。

    1953年底,此时的西藏虽然早已解放两年,但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中央,那就是驻扎在西藏数万军民的吃饭问题,要知道,彼时的西藏怎叫一个落后了得,在旧思想旧制度的扼杀下,当地的生产力极度落后,养活人民群众都很困难,就更别提为数万大军提供粮食了。

    花钱都买不到粮食,没办法,当地部队也只能寄希望于内地的补给,为此,党中央亦是责令西北局快速组建一支通往西藏的运输队,接到命令后,西北局快速响应,西藏运输总队于青海省香日德镇正式成立,不过别看名头很响亮,实际上这支运输队却少有车辆,基本只能靠骆驼运送货物。

    当然,并不是几百几千头,为了满足数万大军的粮草补给,运输总队竟从附近省份足足收购了2.8万头骆驼,与此同时,也有超过万名驼工加入了进来,一头骆驼一个人,一头骆驼背负三百斤的粮食,就这样徒步朝着西藏走去。

    其中凶险可想而知,事实也的确如此,几个月后,只有一部分工人和骆驼回到了青海,不少人都随着他们的坐骑葬身在了茫茫雪山之中。

    如此损失着实太大,在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毕竟就算人民群众愿意为了革命事业付出生命,又哪里来得那么多骆驼可用呢?

    所以,见此情形时任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的慕生忠将军当即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运输方式必须做出改变,绝不能再做无谓的牺牲!

    想到这里,慕生忠说干就干,他带着几名工作人员跟随向导一路向东,从拉萨出发足足奔波了四十多天,就是想要通过亲身实践来找寻更好的运输路线或方法,经过他的考察,一个问题也果真浮现而出,那就是运输队所走的康藏线公路条件实在是太过恶劣,雪崩、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更别说还有随处可见的狼群出没了。

    想要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长途跋涉千里往返青藏,简直就是难于登天,可这又该如何是好呢?康藏线公路算得上是青海入藏的必经之路,驻藏部队每天忍饥挨饿这粮食又不能不送,难不成他们还能从天而降吗?

    别说,这一想法慕生忠还真的想过,但可行性着实不高,空投物资不但成本太高,准确性太低,风险又太大,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国情下还不如骆驼运输队呢,因此,一时间慕生忠便陷入了思考,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保障驻藏部队的生命线呢?

    思来想去,一个灵感骤然出现,很简单,既然康藏线不通,我们为何不重新开辟一条新的公路呢?

    这并不是在异想天开,修建一条能用的新公路,好处不可谓不多,既能够以工代赈,救助沿线的贫困百姓,也能够加强西北诸省与内地的联系,要知道,在当时不少周边国家都对西藏蠢蠢欲动,西藏内部也不太平,旧势力依旧存在,而西藏人民又与内地缺乏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信任,边疆局势着实凶险,可要是能够建成一条入藏公路,这些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显然,此举不但能够解决驻藏军民的生活问题,还能够帮助国家稳定边疆,虽说花费不菲,可完全是利大于弊。

    这一点慕生忠心知肚明,于是乎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先后派出了两批人再度启程,从藏北出发希望能够查明青海与西藏之间有无建成另一条公路的可能,与此同时,他本人则亲自赶赴北京找到了彭老总,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与实际情况,闻言,不出意外彭老总也果然选择了支持,而后续探路队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将近两个月的实地考察,他们终于得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即,西藏、青海两省之间是可以修筑公路的!

    青藏公路

    为了解决驻藏军民的吃饭问题,国家先是采取了笨办法,从青海用骆驼向西藏运输补给,可岂料,藏区残酷的自然环境却给了众人当头一棒,没办法,为了减少伤亡,慕生忠将军只能另辟蹊径,提出了修建青藏公路的想法。

    话接上文,待得知慕生忠的想法后,彭老总爽快答应,并旋即将其拿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面前,闻听此言,众人亦是齐齐称好,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难题,很快就批准了这一设想。

    就这样,在中央的认可下,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开始了,其实,只要钱到位,想要修建一条公路还是不难的,即便是在青藏高原也是如此,但很遗憾,彼时的国家财政着实紧张,莫说是几千万了,就连一百万都拿不出来,最终,财政部也只是批了三十万元经费,并调派了一些工具和专业人员,让慕生忠先行修建格尔木至可可西里路段。

    这点钱怎么能够呢?没办法,慕生忠也只好四处求人,向交通部、公路局等相关单位要钱,对此,这些单位也很想帮忙,奈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全国各地都在造桥修路,哪里还有多余的钱支援青藏呢?

    最终,慕生忠也只要到了三万块钱,三十三万修一条公路,这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工程,不过为了驻藏军民和国家,他还是坚定了信心,直接带着十九名干部和一千二百多名民工,从格尔木出发开始了漫长且艰难的修路之旅。

    一干人等拿着铁锹、十字镐就这样一点点的凿、一点点的挖,任谁来看,这都无异于愚公移山,都是至少数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但实则不然,从1954年5月11日起,慕生忠带领着部下与民工居然只用了七个月零四天的时间,便完成了这一壮举,建成了这一直达拉萨的奇迹工程。

    当然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七个月嘴上说着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期间众人遭的罪、吃的苦却是外界难以想象的,手上的水泡瘪了又鼓,十八磅的铁锤大家轮番挥舞,一次八十下,每次都是用尽全力,在工程结束之后几乎所有人的肩膀和虎口都留下了病根,他们哪里是什么工人啊,分明就是共和国的大英雄!

    在这些英雄们的努力下,青藏公路终于通车,借此,不但驻藏军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就连当地百姓也受益匪浅,人背畜驮的历史总算翻篇,西藏人民可以通过公路了解外界,神秘的青藏高原也首次向内地人民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那么这又和格尔木市这座“兵城”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太大了,可以说,倘若没有青藏公路就没有格尔木这座城市,正是慕生忠等人的努力,这才令其从一个地区升级成了一座肩负运输重担的城市。

    1955年,青藏公路管理局在格尔木正式成立,慕生忠将军成为了此处的第一任局长兼职党委书记,不仅如此,没过许久,中国人民解放军青藏公路运输指挥部总指挥也随之诞生,当初那些负责修建公路的工人、军人,以及后续前来工作的军人、干部也就这样成为了格尔木市的第一代居民,当然了,留下归留下,该怎样将一片荒地变成城市却成为了新的难题。

    荒地变新城

    青藏公路的建成,不但标志着中国西部与内地融为一体,同时一座崭新的县级市也随之拔地而起,它就是格尔木市,那么这些伟大的初代居民又是怎样将一片荒地建设成一座富饶美丽地城市的呢?

    最初的时候,看着遍地的荒漠,其实慕生忠也有些打怵,大家根本无法想象,该如何将其变为城市,但没办法,既然做出了决定就要坚持到底,他们也只能一步一步走,先从植树造林开始干起。

    说干就干,早在1954年3月,慕生忠在带领众人挖出第一条水渠后,便从外地拉来十四万颗树苗栽了下去,一边种树,他们又一边开垦荒地,在二十七亩贫瘠的土地上种下了第一批种子。

    通过精心呵护,一年过去,这些种子也果真有了收获,各种蔬菜都结出了硕大的果实,其中更是出现了一颗八点五公斤重的超大萝卜。

    看着满满的收获,大家对未来终于有了一些信心,后续,眼看着一直住帐篷不是办法,慕生忠又开始用土和草盖起了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错、摸索后,格尔木市的第一座房子拔地而起,虽然只是一个面积不到三十平的小仓库,但有了经验后,距离民房建成的那天还会远吗?

    事实也的确如此,到了1955年秋,格尔木已然“初具城形”,慕生忠带领众将士们用土办法建起了一座座形似窑洞的土房子,其中有营房、医院还有办公室,以此为基础,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1956年,第一座砖窑在格尔木出现,第一个农场也是一样,有了砖和稳定的粮食支撑,继续发展起来也就没那么费力了,仅在当年,三十亩地里就出产了一万多斤青稞,第一座二层楼房也随之出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极具纪念意义,时至今日这座小楼也仍然存在,当地群众亦是将其亲切的称之为“将军楼”,用以纪念这座城市的创始人慕生忠将军。

    时间来到1960年,此时此刻,格尔木的城建规划已经与一些个内地小镇相差无几了,见此情形,上级十分欣慰,于是没有犹豫,仅在当年十一月,国务院便通过了决议,撤销了格尔木工委,并将其正式设立为一个县级市。

    在这之后,它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很快就成为了两千公里青藏线上仅次于拉萨、西宁这两座省会城市的第三大城,在长期的开发下,格尔木早已成为了青藏地区重要的后勤基地,不但在经济上至关重要,在军事上更是能够辐射整个西部的战略要地,再加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面临着残酷的国防挑战,为了应对威胁,也为了防范打击,大批的军工企业和精兵强将这才渐渐转移到了名不见经传的格尔木市。

    一时间,军工和运输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要基调,由于保密性以及当地的环境较比内地依旧恶劣,这也就形成了一种奇观,即,一座城市之中将近一半的居民都是军人或军属,余下之人大多也都是军企、部队的工人或服务人员,简而言之,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格尔木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完全为军事服务的城市,它“兵城”外号的由来也正因如此。

    还是直到改革开放、苏联解体之后,这种严峻的形势才得到了缓解,才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前来定居,如今的格尔木市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环境优美、工业发达,那么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可能,这样的一座城市你们想去定居吗?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